-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下载排行 过刊浏览
-
2025,22(14):1873-1878,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和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T2DN)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96例T2D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非CAS组(IMT<1.0 mm)和CAS组(IMT≥1.0 mm)。收集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T2DM及T2DN病程、Mogensen分期、不良生活习惯、血压及近期用药情况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SCr)、血尿酸(SUA)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计算TyG指数和TG/HDL-C比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N合并CAS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yG指数和TG/HDL-C比值预测T2DN 合并CAS的效能。结果非CAS组62例(31.63%),CAS组134例(68.37%)。2组年龄、性别、BMI、T2DM病程、T2DN病程、Mogensen分期、不良生活习惯、收缩压、舒张压、降脂治疗及近期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S组FPG、TG水平和TyG指数、TG/HDL-C比值明显高于非C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A1c、TC、LDL-C、HDL-C、UACR、SCr、SUA水平和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TG/HDL-C比值升高均是T2DN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预测T2DN 合并CA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cut-off值为9.255,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1%和41.94%;TG/HDL-C比值预测T2DN 合并CAS的AUC为0.766,cut-off值为1.515,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32%和67.74%。结论TyG指数和TG/HDL-C比值升高均是T2DN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T2DN合并CAS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2025,22(14):1878-188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度拉糖肽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T2DM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皮下注射度拉糖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比较2组血糖指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肠道菌群、炎症因子、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排除脱落病例,最终纳入观察组68例,对照组72例。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HOMA-IR均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降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G、HbA1c、IL-6、TNF-α水平及HOMA-IR、肠球菌、酵母菌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76.3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1%)明显低于对照组(15.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度拉糖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减轻血清TNF-α水平。
-
2025,22(14):1883-188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鼠双微体2(MDM2)、甲基转移酶3(METTL3)在糖尿病相关白内障(DC)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DC患者作为DC组,10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单纯T2DM组,根据白内障分期将DC患者分为初发期(21例)、未成熟期(29例)、成熟期(32例)、过熟期(18例),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DM2、METTL3水平。比较各组血清MDM2、METTL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C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DM2、METTL3诊断DC的效能。结果血清MDM2、METTL3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单纯T2DM组、DC组中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MDM2、METTL3水平在初发期、未成熟期
-
2025,22(14):1888-189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各68例。常规组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进行口服治疗,联合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卡波糖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相关指标、MCP-1、IGF-1、炎症因子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IGF-1、MCP-1、TNF-α、IL-6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 h PG、FINS、MCP-1、TNF-α、IL-6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F-1水平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常规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7.65%、1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507,P=0.477)。联合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80.88%,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445,P=0.020)。结论阿卡波糖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T2DM患者,能较有效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抑制血清MCP-1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IGF-1水平及疗效。
-
王晓蕴,吴进,张忠勇 △,牛跃龙,陈伟,王元松,代亚芳,赵红敏,金倩倩,孔五宝
2025,22(14):1893-1897, DOI:
Abstract:
目的观察清肝明目汤联合针刺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分形素趋化因子(Fractalki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9例证属肝郁阴虚、血热妄行的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口服安慰汤剂治疗,试验组采用针刺+清肝明目汤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sICAM-1、Fractalkine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微血管瘤数目、出血点数目、血清sICAM-1、Fractalkine水平,并分别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视力、CFT、微血管瘤个数、出血点个数及血清sICAM-1、Fractalkin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视力、CFT、微血管瘤个数、出血点个数及血清sICAM-1、Fractalkin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376,P=0.036)。结论清肝明目汤联合针刺可改善NPDR患者中医证候、视力、视网膜病变,降低血清sICAM-1、Fractalkine水平,疗效较佳。
-
2025,22(14):1898-190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栓塞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原位松夹术在脑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15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58例采取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栓塞组),57例采取DSA下原位松夹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预后情况及手术前后脑氧代谢指标[动脉-颈内静脉球部的血氧差(DajvO2)、脑氧量(SjvO2)、颈内静脉的血氧量(CjvO2)]、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抗心磷脂抗体(ACA)、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SjvO2、CjvO2、DajvO2、MMSE评分及VILIP-1、ACA、CXCL16水平均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后7 d,2组SjvO2、CjvO2、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DajvO2及血清VILIP-1、ACA、CXCL16水平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SjvO2、CjvO2、MMSE评分均高于术前,DajvO2及血清VILIP-1、ACA、CXCL16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前2组SjvO2、CjvO2、DajvO2、MMSE评分及血清VILIP-1、ACA、CXCL1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术后1个月栓塞组SjvO2、CjvO2、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DajvO2及血清VILIP-1、ACA、CXCL1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44,P=0.044)。栓塞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36,P=0.02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术在围术期指标、并发症、预后、脑氧代谢、认知功能及血清VILIP-1、ACA、CXCL16表达方面优于DSA下原位松夹术,可作为脑动脉瘤优选治疗手段。
-
2025,22(14):1904-190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Mut L同源蛋白(MLH)-1、Mut S同源物(MSH)-2、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胃肠外科就诊的15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LH-1、MSH-2、MSH-6、PMS-2蛋白的表达情况。4种错配修复蛋白中至少有1种表达阴性的纳入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组,所有错配修复蛋白全部判定阳性的则纳入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MMR)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生存率。结果MLH-1、MSH-2、MSH-6、PMS-2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结肠癌组织中MLH-1、MSH-2、MSH-6、PMS-2蛋白缺失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例患者中pMMR占比80.67%,dMMR组占比19.33%。150例结肠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蛋白单独缺失率分别为4.00%、2.67%、2.00%、6.00%,其中MLH-1+PMS-2、MSH-2+MSH-6蛋白同时缺失率分别为3.33%、1.33%,未见4种蛋白同时缺失病例。dMMR组含黏液腺癌比例、发病部位为右半结肠比例、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比例明显高于pM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MR组随访2年的生存率为48.27%,明显高于pMMR组的2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中MLH-1、MSH-2、MSH-6、PMS-2 4种错配修饰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分型、分期及肿瘤发生部位等临床特征关系密切,dMMR型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好于pMMR型结肠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蛋白可作为临床评估结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
2025,22(14):1909-1914, DOI:
Abstract:
目的评价基于激光散射法的HB&L微生物培养系统(简称HB&L仪)在儿童恶性血液病伴发血流感染病原菌快速鉴定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患儿血培养阳性标本81份,分别经常规培养法和HB&L仪快速培养法培养后,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和VITEK-2 Compact全自动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常规培养法为参考,分析HB&L仪快速培养法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性,以及检验报告的时效性。结果81份血培养阳性标本共分离出10种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构成比分别为20.99% (17/81)和19.75% (16/81)。常规培养法和HB&L仪快速培养法细菌种水平鉴定率分别为88.89% (72/81)和86.42% (70/81),属水平鉴定率分别为9.88% (8/81)和8.64% (7/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培养法相比,HB&L仪快速培养法药敏试验结果总体分类一致率(CA)为98.14% (1 058/1 078),其中革兰阳性球菌药敏试验结果CA为98.92%(549/555),革兰阴性杆菌为97.32%(509/523)。革兰阳性球菌一般误差(MIE)构成比为1.08% (6/555),无重大误差(ME)及特重大误差(VME)结果;革兰阴性杆菌MIE构成比为2.10% (11/523),ME构成比为0.57% (3/523),无VME结果;以上结果均在可接受标准内。HB&L仪快速培养法对于常见细菌耐药表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结果与常规培养法的一致率分别为100.00%、100.00%、95.65%。与常规培养法比较,HB&L仪快速培养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发布时间中位数分别缩短22.16 h和24.09 h。结论HB&L仪快速培养法在儿童恶性血液病伴发血流感染时可实现病原菌快速继代培养,缩短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时间,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室依据。
-
刘国吾 1,黄冰 1, 2,黄桂林 1, 2,刘晓婵 3,侯吉学 1, 2△
2025,22(14):1915-1920, DOI:
Abstract:
目的探索区域淋巴结对小鼠结肠癌生长及休眠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雌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区域淋巴结切除组(A组)与区域淋巴结保留组(B组),每组6只,A组进行区域淋巴结切除+CT26.WT注射,B组接受虚拟手术+CT26.WT注射。动态观察2组移植瘤生长情况,待长出异位移植瘤后剖取移植瘤,比较2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采用Ki-67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转染阳性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休眠标志物P21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2组小鼠在实验第28天均已长出异位移植瘤。A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分别为(1 217.27±77.04)mm 3和(0.75±0.03)g,B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分别为(463.85±12.85)mm 3和(0.28±0.03)g,A组移植瘤体积与重量明显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小鼠暂未出现淋巴结、器官转移情况。A组P21/β-actin为0.76±0.09;B组P21/β-actin为0.95±0.15。B组P21/β-actin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P=0.036)。A组与B组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1.84±1.75)%、(58.65±2.56)%,B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P<0.001)。结论区域淋巴结可能通过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促进结肠癌休眠,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区域淋巴结对肿瘤休眠的调控,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
2025,22(14):1920-192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中的评估价值,为改善CHF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全科医疗科收治的210例CHF患者为CHF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AFABP、NT-proBNP水平。将CHF组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疾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与左室射血分数分别进行心功能分级、危险分层(保留组、临界组、减低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危险分层CHF患者血清AFABP、NT-proBNP水平,分析血清AFABP、NT-proBNP对危险分层、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HF组血清AFABP、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Ⅱ级CHF患者血清AFABP、NT-proBNP水平低于NYHAⅢ级、NYHAⅣ级患者,NYHAⅢ级CHF患者血清AFABP、NT-proBNP水平低于NYHA Ⅳ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CHF患者血清AFABP、NT-proBNP水平低于临界组、减低组患者,临界组CHF患者血清AFABP、NT-proBNP水平低于减低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清AFABP、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rs=0.669、0.721,P<0.05);CHF患者血清AFABP、NT-proBNP水平与危险分层均呈正相关(rs=0.662、0.713,P<0.05)。血清AFABP、NT-proBNP联合评估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0%的AUC为0.860(95%CI:0.784~0.917),灵敏度为74.42%、特异度为82.43%。血清AFABP、NT-proBNP联合评估CHF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96(95%CI:0.846~0.934),大于AFABP、NT-proBNP单独评估的AUC(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AFABP、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与NYHA心功能分级、危险分层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危险分层、短期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2025,22(14):1926-193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泛素特异性肽酶8(USP8)、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USP8、FGF18在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USP8 mRNA、FGF18 mRNA表达情况NSCLC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USP8 mRNA、FGF18 mRNA表达情况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NSCLC癌组织USP8、FGF18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8.23%(90/102)、80.39%(82/102),高于癌旁组织的7.84%(8/102)、9.80%(1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32.046、102.634,P<0.05)。NSCLC癌组织中的USP8 mRNA、FGF18 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USP8 mRNA、FGF18 mRNA水平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8 mRNA高表达组(≥3.52,49例)3年总生存率为44.90%(22/49),USP8 mRNA低表达组(<3.52,53例)3年总生存率为71.70%(38/53);FGF18 mRNA高表达组(≥2.79,50例)3年总生存率为46.00%(23/50),FGF18 mRNA低表达组(<2.79,52例)3年总生存率为71.15%(37/52)。不同USP8 mRNA、FGF18 mRNA表达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 2=9.931、7.922,P=0.002、0.005)。USP8 mRNA及FGF18 mRNA高表达是NSCL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组织USP8、FGF18水平升高,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
2025,22(14):1932-193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闭锁小带蛋白1(ZO1)与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儿科收治的KD患儿150例为KD组,同期该院体检健康儿童75例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后是否并发CAL将KD患儿分为CAL组和非CAL组,计算MHR和检测ZO1水平。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KD患儿并发CAL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HR、ZO1预测KD并发CAL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组MHR升高,血清ZO1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例KD患儿CAL发生率为43.33%(65/150),CAL组65例,非CAL组85例。与非CAL组比较,CAL组MHR升高,血清ZO1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持续时间≥7 d(OR=4.225,95%CI:1.483~12.04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OR=5.223,95%CI:1.476~18.464)、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升高(OR=8.980,95%CI:3.052~26.400)、MHR升高(OR=11.928,95%CI:3.891~36.570)水平升高均为KD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ZO1水平升高(OR=0.645,95%CI:0.499~0.748)为KD并发CAL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MHR联合ZO1预测KD并发CAL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95%CI:0.790~0.908),大于MHR、ZO1单独预测的AUC[0.778(95%CI:0.703~0.842)、0.775(95%CI:0.699~0.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MHR升高和血清ZO1水平降低与CAL的关系密切,MHR联合ZO1预测KD并发CAL的价值较高。
-
2025,22(14):1938-194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和骨桥蛋白(OPN)水平及与骨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YR61、CX3CL1和OPN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β-联降解产物(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水平。比较2组血清CYR61、CX3CL1、OPN水平及β-CTX、BALP、PⅠN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CYR61、CX3CL1、OPN水平与β-CTX、BALP、PⅠNP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YR61、CX3CL1、OPN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YR61、CX3CL1、OPN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结果病例组血清CYR6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CX3CL1和OPN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β-CTX、BALP、PⅠN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CYR61水平与β-CTX、BALP、PⅠNP水平呈负相关(r=—0.451、—0.576、—0.517,P<0.05),而CX3CL1、OPN水平与β-CTX、BALP、PⅠNP水平均呈正相关(r=0.513、0.627、0.545,P<0.05;r=0.684、0.716、0.58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R61、CX3CL1和OPN联合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9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R61≤182.38 μg/L、CX3CL1≥123.54 ng/L、OPN≥12.17 ng/mL均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YR61水平降低,CX3CL1和OPN水平升高,且CYR61≤182.38 μg/L、CX3CL1≥123.54 ng/L、OPN≥12.17 ng/mL均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2025,22(14):1943-194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2-12月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26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3例。2组均先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还进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疗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17(IL-17)、膝关节功能(疼痛、僵硬评分)、一氧化氮(NO)含量、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周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进行评估]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MMP-13、IL-17水平,疼痛评分、僵硬评分、NO水平,以及PF、BP、S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94,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MP-13、IL-17水平及疼痛评分、僵硬评分、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F、BP、SF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KOA,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2025,22(14):1947-195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A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该院236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根据术后5 d内是否发生AP分为AP组与非AP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即刻血清内毒素、MCP-1、HBDH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术后发生AP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内毒素、MCP-1、HBDH对AP的预测价值。结果236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术后5 d内共发生30例AP,AP发生率为12.71%。AP组与非AP组术后即刻血清内毒素、MCP-1、HBDH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且AP组术后即刻血清内毒素、MCP-1、HBDH水平高于非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即刻血清内毒素、MCP-1、HBDH均是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术后发生A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即刻血清内毒素、MCP-1、HBDH预测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73、0.782,联合预测AP的AUC为0.922,约登指数为0.682,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1.55%,术后即刻血清内毒素、MCP-1、HBDH联合预测的AUC明显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Z=2.831、2.432、2.729,P=0.005、0.015、0.006)。结论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术后即刻血清内毒素、MCP-1、HBDH与AP发生风险有关,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检测能取得较为可靠的预测价值。
-
王虹英 1,2,肖雨歆 1,王强 1,肖胜 3,简讯 2△,杨乔岚 2
2025,22(14):1953-1958,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滴度、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1(CTLD1)水平及二者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绵阳四O四医院154例IMN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12个月后评估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入院时基线资料、血清PLA2R抗体滴度、CTLD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入院时血清PLA2R抗体滴度与CTLD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MN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LA2R抗体滴度、CTLD1水平预测IMN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154例IMN患者的预后不良率为25.97%。预后不良组入院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预后良好组,24 h尿蛋白(24 h-pro)、血清PLA2R抗体滴度、CTLD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入院时血清PLA2R抗体滴度均与CTLD1水平呈正相关(r=0.572、0.564,P<0.05);入院时eGFR、24 h-pro、血清PLA2R抗体滴度、CTLD1水平均为IMN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入院时血清PLA2R抗体滴度、CTLD1单独预测IMN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0.768,与eGFR、24 h-pro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A2R抗体滴度联合CTLD1预测IMN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86,大于eGFR、24 h-pro、血清PLA2R抗体滴度、CTLD1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血清PLA2R抗体滴度、CTLD1水平与IMN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在预测患者预后不良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
2025,22(14):1958-196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自然杀伤(NK)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EB病毒(EBV)-DNA载量的关系及其预测肾损伤的效能。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2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96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肾损伤分为肾损伤组、无肾损伤组。比较2组及不同EBV-DNA载量患儿ESR、NK细胞/hs-CRP、Cys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ESR、NK细胞/hs-CRP、CysC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R、NK细胞/hs-CRP、CysC对IM肾损伤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R、NK细胞/hs-CRP、CysC预测IM肾损伤的效能。结果肾损伤组ESR、CysC高于无肾损伤组,NK细胞/hs-CRP低于无肾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DNA高载量患儿ESR、CysC高于EBV-DNA中载量、EBV-DNA低载量患儿,NK细胞/hs-CRP低于EBV-DNA中载量、EBV-DNA低载量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DNA中载量患儿ESR、CysC高于EBV-DNA低载量患儿,NK细胞/hs-CRP低于EBV-DNA低载量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SR、CysC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rs=0.737、0.723,P<0.05),NK细胞/hs-CRP与EBV-DNA载量呈负相关(rs=-0.81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R升高、CysC升高是IM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K细胞/hs-CRP升高是IM肾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ESR、NK细胞/hs-CRP、CysC及联合检测预测IM肾损伤的AUC分别为0.797、0.800、0.750、0.925,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单独指标中AUC最大指标NK细胞/hs-CRP(P<0.05)。结论ESR、NK细胞/hs-CRP、CysC与IM患儿EBV-DNA载量和肾损伤有关,可作为肾损伤的预警标志物,联合检测时能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识别潜在的肾损伤高风险患儿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
2025,22(14):1964-1968,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EB病毒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17(IL-17)、Toll样受体2(TLR2)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6例EBV-IM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LDH、IL-17及TLR2水平,比较不同病理分期、EBV-DNA载量患儿血清LDH、IL-17及TLR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LDH、IL-17、TLR2水平与病理分期、EBV-DNA载量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DH、IL-17及TLR2水平对EBV-IM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LDH、IL-17及TLR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EBV-DNA载量患儿血清LDH、IL-17及TLR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理前期<病理中期<病理后期,低载量<低-中载量<中-高载量<高载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BV-IM患儿血清LDH、IL-17、TLR2水平与病理分期、E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s=0.734、0.636、0.716,P<0.05;rs=0.725、0.646、0.654,P<0.05)。血清LDH、IL-17、TLR2水平升高均为EBV-I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IL-17及TLR2诊断EBV-IM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7以上,3项指标联合诊断EBV-IM的AUC为0.922,明显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的AUC(P<0.05),3项指标联合诊断EBV-IM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91%、83.02%。结论EBV-IM患儿血清LDH、IL-17及TLR2水平与EBV-DNA载量有关,临床同时检测3项指标水平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2025,22(14):1969-197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sNogo)-B、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联合检测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CI)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PD患者235例为PD组,同期6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CI程度将PD患者分为PD痴呆(PDD)组、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正常认知功能(NC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Nogo-B、CX3CL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sNogo-B、CX3CL1水平与PD患者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PD-C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发生C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Nogo-B、CX3CL1单独及联合评估PD患者发生CI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血清sNogo-B水平降低,血清CX3CL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5例PD患者中,PDD 51例、PD-MCI 106例、NCI 78例。PDD组血清sNogo-B水平低于PD-MCI组、NCI组,血清CX3CL1水平高于PD-MCI组、NCI组,PD-MCI组血清sNogo-B水平低于NCI组,血清CX3CL1水平高于N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Nogo-B水平与PD患者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与PD-CRS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CX3CL1水平与PD患者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D-CRS评分呈负相关(P<0.05)。病程≥5年、Hoehn-Yahr分级≥3级、UPDRS-Ⅲ评分≥45分、血清CX3CL1水平升高为PD患者发生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Nogo-B水平升高为PD患者发生CI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sNogo-B、CX3CL1联合评估PD患者发生CI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大于血清sNogo-B、CX3CL1单独评估的0.779、0.781(P<0.05)。结论血清sNogo-B水平降低和CX3CL1水平升高与PD患者发生CI密切相关,血清sNogo-B、CX3CL1联合检测评估PD患者发生CI的价值较高。
-
2025,22(14):1975-198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该院诊治的PU患者230例为PU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48例为对照组,根据尿素酶呼气试验(UBT)检测结果判断PU患者是否合并Hp感染,并将患者分为阴性组(n=106)和阳性组(n=12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IMP-1、MMP-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U合并Hp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阳性组TIMP-1水平与MMP-9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IMP-1、MMP-9单独及联合检测对PU合并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PU组血清TIMP-1、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有吸烟史、有Hp感染家族史、饮食不规律、经常聚餐、溃疡最大径≥20 mm、溃疡分期为活动期比例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阳性组血清TIMP-1、MMP-9水平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家族史、饮食不规律、溃疡最大径≥20 mm及TIMP-1、MMP-9水平升高是PU合并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阳性组血清TIMP-1水平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414,P<0.001)。TIMP-1、MMP-9单独诊断PU合并Hp感染的AUC分别为0.836、0.802,联合检测诊断的AUC为0.917,明显大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的AUC(P<0.05)。结论PU合并Hp感染患者血清TIMP-1、MMP-9水平较高,二者升高是PU合并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2025,22(14):1980-198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骨膜蛋白(Periostin)与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CO2激光显微手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CO2激光显微手术后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89例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非复发组;另选取同期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MP-2、Periostin水平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MP-2、Periostin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MP-2、Perios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Ⅱ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MP-2、Periostin高表达比例明显高于TNM分期Ⅰ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Ⅱ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血清MMP-2及Periostin水平升高是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CO2激光显微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MMP-2、Periostin预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CO2激光显微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42,二者联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为0.918,明显大于二者单独检测的AUC(Z=2.143、2.129,P<0.05)。结论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血清MMP-2、Periostin水平升高,二者与患者CO2激光显微手术后复发情况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更高。
-
2025,22(14):1986-1990,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清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苄氯素1(Beclin-1)联合检测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36例ARC患者为AR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ARC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PNMB、IMA、Beclin-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C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PNMB、IMA、Beclin-1对ARC的诊断效能及对AR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C组血清GPNMB、IMA水平升高,Beclin-1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eclin-1水平升高是ARC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GPNMB、IMA水平升高是AR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GPNMB、IMA、Beclin-1联合检测诊断ARC的AUC最大,明显大于各自单独诊断的AUC(Z=3.861、P=0.001,Z=5.202、P<0.001,Z=5.022、P<0.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GPNMB、IMA水平升高,Beclin-1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NMB、IMA、Beclin-1联合检测预测ARC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明显大于各自单独预测的AUC(Z=2.696、P=0.007,Z=3.245、P=0.001,Z=2.560、P=0.011)。结论ARC患者血清GPNMB、IMA水平升高,Beclin-1水平降低,联合检测诊断ARC的效果更好,且具有较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
2025,22(14):1991-199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联合血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45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缺血情况分为心肌缺血组(107例)、无缺血表现组(38例),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及血清GRP78水平,分析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与血清GRP78的关系及二者对SAP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根据Gensini评分评估SAP患者心肌缺血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比较心肌缺血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及血清GRP78水平,分析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血清GRP78水平与SAP患者心肌缺血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与血清GRP78对SAP患者心肌缺血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3组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血清GRP78水平比较,心肌缺血组>无缺血表现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与血清GRP78水平呈正相关(P<0.05)。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与血清GRP78联合诊断SAP患者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明显大于单独诊断的AUC(P<0.05)。Gensini评分评估心肌缺血组SAP患者心肌缺血病情程度结果显示,轻度亚组33例、中度亚组74例、重度亚组0例。轻度亚组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血清GRP78水平均低于中度亚组,二者均与SAP心肌缺血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与血清GRP78联合评估SAP心肌缺血病情严重程度的AUC为0.887,明显大于单独诊断的AUC(P<0.05)。结论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血清GRP78联合对SAP患者心肌缺血诊断有较高效能,且对SAP患者心肌缺血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评估价值。
-
2025,22(14):1996-2001,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联合血清miR-145-5p和miR-194-5p检测对胆囊癌(GB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 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GBC患者82例为GBC组,同时选取该院收治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73例为良性病变组,以及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进行血清miR-145-5p、miR-194-5p水平检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良性病变组和GBC组患者CEUS定量参数(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和增强强度)。比较对照组、良性病变组和GBC组血清miR-145-5p、miR-194-5p水平,比较良性病变组和GBC组CEUS定量参数(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和增强强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BC患者血清miR-145-5p、miR-194-5p水平与CEUS定量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BC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定量参数联合血清miR-145-5p、miR-194-5p对GBC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良性病变组和GBC组血清miR-145-5p、miR-194-5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BC组血清miR-145-5p、miR-194-5p水平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血清miR-145-5p、miR-194-5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GBC患者的血清miR-145-5p、miR-194-5p水平与CEUS定量参数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增强强度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45-5p、miR-194-5p水平为GB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EUS定量参数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增强强度、血清miR-145-5p及miR-194-5p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GBC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8、0.783、0.859、0.802、0.850、0.951,联合诊断的AUC明显大于单独诊断的AUC(Z=5.741,P<0.001;Z=4.413,P<0.001;Z=2.968,P=0.003;Z=4.200,P<0.001;Z=3.321,P=0.001)。结论CEUS定量参数联合血清miR-145-5p、miR-194-5p检测对GBC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2025,22(14):2001-200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宫颈癌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2组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病情相关指标[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骨桥蛋白(OPN)、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免疫功能指标[成熟T淋巴细胞(CD3 +T淋巴细胞)、诱导性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比值]、血清微小RNA(miR,miR-34a、miR-200a、miR-2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8.33%、91.67%,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肿瘤标志物、病情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清mi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EA、SCC-Ag、CA125、CYFRA21-1、OPN、TSGF水平更低,Fractalkine、E-cad、CD4 +T淋巴细胞、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比值、miR-34a水平更高,miR-200a、miR-21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宫颈癌效果明显,可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病情康复,有效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
-
马维佳 1, 张铭锐 1, 胡锐 1, 陈维贤 2,黄文娟 1△
2025,22(14):2007-2011, DOI:
Abstract:
咖啡因(1,3,7-三甲基黄嘌呤)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咖啡、茶叶和可可等植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其分子结构特征使其能够通过竞争性结合腺苷受体,调节多种生物活性通路。咖啡因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抗炎和免疫调节剂,可降低多种疾病风险,可通过调控多条炎症信号通路和免疫细胞功能(如T细胞活化、巨噬细胞极化),发挥抗炎与免疫调节活性。该文概述了咖啡因的主要来源、用途、提取及检测方法,在人体中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情况,并阐述了咖啡因抗病毒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包括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冠状病毒、肝炎病毒等。既往的研究多聚焦于探讨咖啡因在系统疾病方面的作用(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针对病毒方面的研究较少。咖啡因在抗病毒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但抗病毒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需更多基础研究来明确其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
-
2025,22(14):2011-2016, DOI:
Abstract: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HCV GT3)型感染的流行特征错综复杂,其流行病学特征、自然病史、治疗效果、预后及转归尚未得到充分评估,故该文对近年来HCV GT3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全球不同地区 HCV GT3分布存在差异,中国HCV GT3型感染患者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分布性,其中西南地区流行率最高;HCV GT3与疾病进展有关,目前关于HCV GT3型感染患者疾病进展较其他基因型感染患者快的机制尚不清楚;针对HCV GT3型感染患者多种治疗方案均有很好的疗效,但需注意复发、再感染率较高,以及治疗后肝功能和代谢指标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和探索如何提升HCV GT3型感染患者的筛查率、规范化治疗、增加治愈率、加强治疗后的管理是必要的。
2025年第22卷第14期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专题
论著
综述
-
2016(6), DOI:
Abstract:
-
2017(10), DOI:
Abstract:
-
2013(17), DOI:
Abstract:
-
2017(2), DOI:
Abstract:
-
2017(6), DOI:
Abstract:
-
2016(10), DOI:
Abstract:
-
2016(13), DOI:
Abstract:
-
2018(6), DOI:
Abstract:
-
2010(22), DOI:
Abstract:
-
2016(6), DOI:
Abstract:
-
2016(12), DOI:
Abstract:
-
2016(15), DOI: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