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22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嗜血杆菌属感染及共感染病原谱的特征分析

      2025, 22(8):1009-1013.

      摘要 (18) HTML (0) PDF 1.18 M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嗜血杆菌感染及共感染病原谱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1 187例CAP患儿的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嗜血杆菌属感染的检出情况,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及共感染病原谱特征。结果1 187例CAP患儿的痰液培养结果显示,主要分离病原体为副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为15.67%,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为10.36%。自2023年10月1日起,副流感嗜血杆菌阳性检出高峰期为第1~17周,即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1月27日(秋、冬季),峰值为第9周(40.00%)。流感嗜血杆菌阳性检出高峰期为第1~15周,即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1月13日(秋、冬季),峰值为第1周(35.00%)。自2024年2月(春季)起,嗜血杆菌阳性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13~<18岁患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0~<7岁、7~<13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副流感、流感嗜血杆菌阳性检出率高于春、夏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流感、流感嗜血杆菌对β-内酰胺酶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65%和92.6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11种抗菌药物中,副流感、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9.03%和94.31%。870例患儿的嗜血杆菌共感染病原谱分析结果显示,副流感嗜血杆菌单独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13.82%,合并2种以上病原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21.21%。流感嗜血杆菌单独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9.35%,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9.05%。结论2023-2024年秋、冬季CAP患儿中可能出现嗜血杆菌的流行,春季流行率下降,易与病毒共感染。

    • 肠道菌群丰度及血清sFas、8-OHdG对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预测价值

      2025, 22(8):1014-1019.

      摘要 (19) HTML (0) PDF 1.44 M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丰度及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对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102例AD患者作为AD组,另选取同期在河北燕达医院体检的1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中度组(CDR评分为1~2分)和重度组(CDR评分为3分)。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AD患者肠道菌群丰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Fas、8-OHdG、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β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Fas、8-OHdG水平与AD患者肠道菌群丰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as、8-OHdG对重度AD的预测价值。结果AD组血清sFas、8-OHd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有75例患者,重度组有27例患者。重度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sFas、8-OHdG和IL-1β水平高于轻中度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大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菌群丰度高于轻中度组,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菌群丰度低于轻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D患者血清sFas、8-OHdG水平与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菌群丰度呈负相关(P<0.05),与葡萄球菌属菌群丰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as、8-OHdG联合预测重度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大于血清sFas单独预测的AUC(Z=2.011,P=0.044),但与血清8-OHdG单独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8,P=0.060)。结论AD患者血清sFas、8-OHdG水平升高,且与患者肠道菌群丰度有关,对其严重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半导体激光联合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牙龈沟液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5, 22(8):1019-1023.

      摘要 (13) HTML (0) PDF 1.02 M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牙龈沟液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该院接诊的9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2组均进行常规清洁及龈下刮治,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半导体激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牙周指标、牙龈沟液炎症指标、咀嚼功能评分、牙龈微循环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治疗后,2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牙周袋深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咀嚼功能评分、牙龈血流量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流速度快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较单独使用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可有效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疗效,改善牙周指标、牙龈沟液炎症指标、咀嚼功能及牙龈微循环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血清CXCL8、sFRP5水平与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2025, 22(8):1024-1028.

      摘要 (28) HTML (0) PDF 1.40 M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5水平与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唐山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衰竭组(36例)和未衰竭组(70例)。检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及血清CXCL8、sFRP5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衰竭组血清CXCL8、sFRP5水平与LVEF、LAD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衰竭组患者血清CXCL8、sFRP5水平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8、sFRP5对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衰竭组的LVEF及血清sFRP5水平低于未衰竭组,LAD及血清CXCL8水平高于未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竭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CXCL8水平比较结果显示,Ⅰ~Ⅱ级<Ⅲ级<Ⅳ级,且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竭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sFRP5水平比较结果显示,Ⅰ~Ⅱ级>Ⅲ级>Ⅳ级,且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衰竭组患者血清CXCL8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307,P=0.001),与LAD呈正相关(r=0.445,P<0.001),衰竭组患者血清sFRP5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r=0.266,P=0.006),与LAD呈负相关(r=-0.316,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衰竭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与血清CXCL8水平呈正相关(rs=0.328,P<0.001),与血清sFRP5水平呈负相关(rs=-0.36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水平升高,sFRP5水平降低是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sFRP5联合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大于CXCL8、sFRP5单独检测的AUC(Z=2.254、2.116,P=0.024、0.034)。结论血清CXCL8水平升高,sFRP5水平降低是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NYHA心功能分级有关,联合检测CXCL8、sFRP5可用于辅助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诊断效能良好。

    • 血清sEndoglin、ESM-1、ADAM10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

      2025, 22(8):1029-1033.

      摘要 (5) HTML (0) PDF 1.40 M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内皮糖蛋白(sEndoglin)、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54例P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H患者的妊娠结局将其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41例)和良好妊娠结局组(113例),另选取120例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IH患者血清sEndoglin、ESM-1、ADAM10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PIH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Endoglin、ESM-1和ADAM10对PIH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效能。结果不良妊娠结局组及良好妊娠结局组血清sEndoglin、ESM-1和ADAM10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妊娠结局组高于良好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IH患者血清sEndoglin、ESM-1水平与ADAM10水平呈正相关(P<0.001),血清ESM-1水平与sEndoglin水平呈正相关(P<0.001)。不良妊娠结局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4 kg/m 2、分娩孕周<36周患者比例高于良好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24 kg/m 2、分娩孕周<36周及血清sEndoglin、ESM-1、ADAM10水平升高为PIH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项指标联合诊断PIH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大于血清sEndoglin、ESM-1和ADAM10单独诊断的AUC(Z=4.068、4.168、3.156,P<0.05)。结论PIH患者血清sEndoglin、ESM-1和ADAM10水平均升高,且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3项指标联合对PIH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ITGβ6、Notch-3水平的影响

      2025, 22(8):1034-1038.

      摘要 (8) HTML (0) PDF 1.02 M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人整合素β6(ITGβ6)、Notch同源物3(Notch-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血清ITGβ6、Notch-3水平。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脘胀痛、食少纳呆、呃逆乏力、舌淡苔白评分,以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糖类抗原199(CA199)、ITGβ6、Notch-3水平、CD8 +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CD4 +T淋巴细胞、CD3 +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比值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胀痛、食少纳呆、呃逆乏力、舌淡苔白评分,以及血清CEA、CK、CA199、ITGβ6、Notch-3水平、CD8 +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4 +T淋巴细胞、CD3 +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胃癌患者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TGβ6、Notch-3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 血清NGAL、KIM-1、ACTH对肾结石患者微通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

      2025, 22(8):1039-1044.

      摘要 (8) HTML (0) PDF 1.61 M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肾结石患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6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肾功能损伤分为肾功能损伤组和肾功能未损伤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清NGAL、KIM-1、ACT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肾结石患者术后12 、24 h血清NGAL、KIM-1、ACTH水平与术后48 h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结石患者微通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GAL、KIM-1、ACTH对肾结石患者微通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手术前后血清NGAL、KIM-1、ACTH水平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P<0.05)。术后24、48 h 2组患者血清NGAL、KIM-1和ACT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12 h(P<0.05),且术后12 h高于术前(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损伤组患者术后12、24 h血清NGAL、KIM-1和ACTH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未损伤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60例肾结石患者术后12 h血清NGAL、KIM-1、ACTH水平与术后48 h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857、0.890、 0.671,P<0.001);术后24 h血清NGAL、KIM-1、ACTH水平与术后48 h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753、 0.634、 0.65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 、24 h血清NGAL、KIM-1、ACTH水平升高是肾结石患者微通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24 h血清NGAL、KIM-1、ACTH联合预测肾结石患者微通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功能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55。结论肾结石患者微通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12 、24 h血清NGAL、KIM-1和ACTH异常表达,二者可预测术后肾功能损伤。

    • 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组织RUNX1蛋白水平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2025, 22(8):1045-1050.

      摘要 (3) HTML (0) PDF 2.22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组织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1蛋白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西安宝石花长庆医院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240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留存有息肉组织,且术后随访3年。根据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息肉组织RUNX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息肉组织RUNX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及基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年,82例患者纳入复发组,158例患者纳入未复发组,复发率为34.17%。复发组息肉组织RUNX1蛋白总阳性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年龄≥60岁、息肉最大径>2 cm、多发息肉、腺瘤性息肉、管状绒毛状/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频电切除术患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息肉最大径>2 cm、多发息肉、腺瘤性息肉、管状绒毛状/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频电切除术、息肉组织RUNX1蛋白阳性是结肠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组织RUNX1蛋白阳性表达可能会增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 血清GDF-15、TLR4水平与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2025, 22(8):1050-1054.

      摘要 (6) HTML (0) PDF 1.38 M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Toll样受体4(TLR4)水平与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SLE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SLE活动指数(SLEDAI)-2000评分,将SLEDAI-2000评分≥5分的患者划分为活动组,SLEDAI-2000评分<5分的患者划分为缓解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LE患者血清GDF-15、TLR4水平与补体C3、C4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者发展为活动性SL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TLR4对活动性SLE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GDF-15、TLR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纳入活动组,68例患者纳入缓解组。活动组补体C3、C4水平低于缓解组,血清GDF-15、TLR4水平高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r=-0.482、-0.534,P<0.05),TLR4水平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r=-0.503、-0.55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DF-15、TLR4水平升高,补体C3、C4水平降低为SLE患者发展为活动性SLE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DF-15、TLR4及二者联合预测活动性SL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839、0.889,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大于血清GDF-15、TLR4单独预测的AUC(Z=2.397、2.221,P=0.017、0.026)。结论SLE患者血清GDF-15、TLR4水平升高为SLE患者发展为活动性SLE的危险因素,二者对活动性SL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血清CHI3L1、HA及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显著性肝纤维化的关系

      2025, 22(8):1055-1060.

      摘要 (4) HTML (0) PDF 2.50 M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壳多糖3样蛋白1(CHI3L1)、透明质酸(HA)、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显著性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19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显著性肝纤维化,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超声仪获取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肝脏硬度值(LSM)、剪切波速度(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HI3L1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血清CHI3L1、HA水平及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APRI)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发生显著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HI3L1、HA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对CHB患者发生显著性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纤维化F0期9例,F1期74例,F2期54例,F3期43例,F4期10例。8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10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FIB-4、APRI、血清CHI3L1、HA水平及LSM、C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CHI3L1、HA水平及LSM、Cs与FIB-4、APRI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I3L1、HA水平升高,LSM增大,Cs增快是CHB患者发生显著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清CHI3L1、HA、LSM、Cs单独预测(Z=3.942、3.705、3.597、3.481,P<0.05)。结论血清CHI3L1、HA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参数LSM、Cs对CHB患者发生显著性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为疾病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 槲皮素对宫颈炎大鼠阴道微生态、局部细胞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2025, 22(8):1061-1067.

      摘要 (2) HTML (0) PDF 4.35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宫颈炎大鼠阴道微生态、局部细胞因子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的作用机制,为宫颈炎相关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槲皮素低剂量、槲皮素中剂量及槲皮素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宫颈炎大鼠模型,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阴道分别注入浓度为35、55、80 μmol/L的槲皮素,西药组大鼠注入阴道0.081 g/kg的抗宫颈炎片研磨冲剂,正常组、模型组大鼠阴道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全自动阴道微生态检测仪检测阴道微生态的pH值、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乳酸杆菌,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法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宫颈组织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pH值、乳酸杆菌异常比例、SIgA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β、IL-6、IL-8水平及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组<槲皮素高剂量组<槲皮素中剂量组<槲皮素低剂量组<模型组,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pH值、乳酸杆菌异常比例、SIgA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L-1β、IL-6、IL-8水平,以及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低于槲皮素中剂量组、槲皮素低剂量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槲皮素高剂量组、槲皮素中剂量组、槲皮素低剂量组、西药组宫颈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宫颈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组<槲皮素中剂量组<槲皮素高剂量组<正常组,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宫颈评分高于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组、槲皮素中剂量组,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槲皮素组及西药组随着增加药物浓度,宫颈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范围及数量减少。结论槲皮素可通过平衡阴道pH值,降低SIgA及乳酸杆菌水平,维持阴道微生态环境,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从而改善宫颈炎症状,可能与抑制PI3K、Akt蛋白表达相关。

    • miR-29对糖尿病中内皮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5, 22(8):1067-1076.

      摘要 (7) HTML (0) PDF 11.76 M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29对糖尿病小鼠内皮细胞线粒体自噬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只雄性非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另选取32只鼠龄匹配的雄性糖尿病小鼠构建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miR-29 agomir组,检测小鼠血清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查指数(QUICKI)。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建立糖尿病模型,将增长率为80%的细胞分为NC组、HG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HG+miR-29 agomir组、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组、CCCP+miR-29 agomir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通过苏木精-伊红(HE)、阿尔辛蓝(AB)、弹性纤维以及Masson和网状纤维染色研究db/db小鼠胸主动脉的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b/db小鼠胸主动脉,以及高糖和CCCP诱导的HUVECs中BCL2相关的X(BAX)、B细胞淋巴瘤-2(Bcl-2)、Beclin1、Parkin和PTEN诱导的激酶1(Pin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划痕试验和MitoTracker Red CMXRos染色分别检测HUVECs的迁移情况和线粒体活性。结果模型组和miR-29 agomir组血清TC、TG、LDL-C、FBG、FINS水平及HOMA-IR、QUICKI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高于miR-29 agom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miR-29 agomir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模型组低于miR-29 agom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脉壁明显增厚,动脉中膜和外膜间隙加宽,浸润细胞显著增加。AB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miR-29 agomir组小鼠的动脉中膜和外膜间隙中可见蓝色酸性黏液。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胶原纤维明显较厚,细胞排列混乱且分布不均。弹性纤维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动脉中膜和外膜间隙变宽,并失去了原来的不均匀形状。网状纤维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miR-29 agomir组小鼠的网状纤维色增强并紊乱。模型组和miR-29 agomir组小鼠的胸主动脉BAX、Beclin1、Parkin和Pink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高于miR-29 agom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miR-29 agomir组小鼠的胸主动脉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模型组低于miR-29 agom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组HUVECs的伤口距离长于NC组,HG+miR-29 agomir组伤口距离短于NC组和H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组HUVECs的线粒体活性弱于NC组,HG+miR-29 agomir组HUVECs的线粒体活性强于HG组,弱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组HUVECs中BAX、Beclin1、Parkin和Pink1表达水平高于NC组,HUVECs中Bcl-2表达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miR-29 agomir组HUVECs中BAX、Beclin1、Parkin和Pink1表达水平低于HG组和NC组,HUVECs中Bcl-2表达水平高于H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P组HUVECs的伤口距离长于NC组,线粒体活性弱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P+miR-29 agomir组HUVECs的伤口距离短于NC组和CCCP组,线粒体活性强于CCCP组,弱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P组HUVECs中BAX、Beclin1、Parkin和Pink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C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P+miR-29 agomir组HUVECs中BAX、Beclin1、Parkin和Pink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CCP组,Bcl-2表达水平高于CC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P+miR-29 agomir组HUVECs中BAX、Beclin1、Parkin和Pink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9 agomir显著改善db/db小鼠的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此外,根据组织病理学分析,它显著减轻了糖尿病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db/db小鼠胸主动脉中,高糖和CCCP诱导的HUVECs中,miR-29 agomir显著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BAX、Beclin1、Parkin和Pink1的表达,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免受凋亡和线粒体自噬。此外,miR-29 agomir具有显著增强高糖和CCCP诱导的HUVECs的迁移、线粒体活性的作用。miR-29通过下调内皮细胞的凋亡和抑制线粒体自噬来改善糖尿病诱导的内皮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提示miR-29可能是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潜在治疗靶点。

    • 重庆地区7 574例育龄人群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结果分析

      2025, 22(8):1077-1080.

      摘要 (4) HTML (0) PDF 1.00 M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地区育龄人群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结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至2024年11月该院采用序贯筛查模式进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育龄夫妻基因检测结果,对单基因病致病基因携带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有7 574例育龄人群接受扩展性11种单基因遗传病携带筛查,其中女性5 806例,男性1 768例,检出103对高风险夫妻。目标疾病总体人群携带率为38.84%(2 942/7 574)。目标基因人群携带率分别为GJB2基因占16.24%(1 230/7 574),其中GJB2:c.109G>A有970例;HBA基因占6.27%(475/7 574);ATP7B基因占2.89%(219/7 574);CYP21A2基因占2.84%(215/7 574);SMN1基因占1.81%(137/7 574);HBB基因占1.78%(135/7 574);SLC26A4基因占1.73%(131/7 574);PAH基因占1.61%(122/7 574);MMACHC基因占1.45%(110/7 574);MMUT基因占1.00%(76/7 574);MT-RNR1基因占0.95%(72/7 574);DMD基因占0.16%(12/7 574);F8基因占0.05%(4/7 574);FMR1基因占0.05%(4/7 574)。结论为育龄人群提供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对高危夫妻进行遗传咨询及优生优育指导,可有效避免相关疾病患儿的出生。

    • 三明地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PON1的多态性分布研究

      2025, 22(8):1081-1084.

      摘要 (7) HTML (0) PDF 1016.89 K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三明地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和PON1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获取2019 年7月至2023年7月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氯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检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通过阅读病历将患者分组,采用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明地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2基因的基因型分布以GA基因型频率最高,等位基因A的突变频率为33.13%;CYP2C19*3基因的基因型分布以GG基因型频率最高,等位基因A的突变频率为6.25%;PON1基因的基因型分布以CT基因型频率最高,等位基因T突变概率为36.56%。CYP2C19*2、*3和PON1基因位点的突变频率在冠心病患者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之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1基因突变概率较高,是该地区氯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检测的重要位点;CYP2C19和PON1 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疾病类型、性别之间未发现相关性。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5, 22(8):1085-1090.

      摘要 (8) HTML (0) PDF 1.03 M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治疗;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吞咽障碍筛查量表(EAT10)、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X线片吞咽造影检查(VF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最大峰值流速,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SSA、洼田饮水试验、EAT10、NIHSS评分、大脑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以及血清NSE、ET-1水平低于治疗前,VFSS、SWAL-QOL评分及血清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最大峰值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SSA、洼田饮水试验、EAT10、NIHSS评分、大脑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以及血清NSE、ET-1水平比较结果显示,C组B组>A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提升血清CGRP水平,降低血清NSE、ET-1水平,促进神经修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

    • 超声引导下持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及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5, 22(8):1090-1095.

      摘要 (6) HTML (0) PDF 1.03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持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及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常规组入院后口服曲马多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组入院起至术后48 h给予超声引导下持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干预,干预前、阻滞后(常规组服用曲马多缓释片同时间段)静息状态及活动时给予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进型SPIEGEL睡眠量表(SPIEGEL)、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评价(DASS-21)评分。记录2组手术等待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干预前、手术30 min检测2组血清S100β蛋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记录2组心率(HR);干预前、术后48 h给予2组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阻滞后2组静息状态及活动时N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阻滞后2组PSQI、DASS-21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阻滞后2组SPIEGE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手术等待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常规组(P<0.05)。手术30 min 2组血清S100β蛋白、ACTH、TNF-α水平及HR均高于干预前(P<0.05)。手术30 min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ACTH、TNF-α水平及HR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48 h 2组LOTCA、MoC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术后48 h观察组LOTCA、MoC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持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可提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减少手术等待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降低S100β蛋白、ACTH、TNF-α水平及HR,减少神经认知损伤。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对比研究

      2025, 22(8):1096-1100.

      摘要 (8) HTML (0) PDF 1.02 M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这2种治疗方法在实现完全血运重建、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6例CTO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43)和B组(n=43)。A组给予CABG治疗,B组实施PCI治疗。比较2组术后完全血运重建情况[搏动指数(PI)、血管血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1 d与术后7 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以及术后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血管血流量、住院费用均高于B组,住院时间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LVEF高于术前1 d,LVEDD、LVESD均小于术前1 d,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LVEF、LVEDD、LVESD与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和PCI在治疗CTO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较为一致,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CABG在实现完全血运重建方面更具优势,而PCI则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并减轻经济负担,二者在临床应用中均具有推广价值。

    • TEG相关参数联合血清Hcy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25, 22(8):1100-1105.

      摘要 (4) HTML (0) PDF 1.51 M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 (TEG)相关参数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在2型糖尿病(T2DM)肾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120例T2DM住院患者,根据尿清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 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将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UACR<30 mg/g且eGFR ≥90 mL/(min·1.73 m 2),以下简称为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0 mg/g≤UACR<300 mg/g且60 mL/(min·1.73 m 2)≤eGFR<90 mL/(min·1.73 m 2),以下简称为eDKD组]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UACR≥300 mg/g且eGFR<60 mL/(min·1.73 m 2),以下简称为cDKD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尿病肾病(DKD)患者UACR与血清Hcy水平、TEG相关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Hcy、TEG相关参数单独及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发生DKD的预测价值。结果cDKD组入院首日的收缩压(SBP)、UACR、胱抑素C(CysC)、尿酸(UA)水平高于eDKD组、DM组,且eDKD组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D组血清Hcy水平及凝血形成速率(Angel)、凝血最终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高于DM组、eDKD组,凝血形成时间(K)短于DM组、eD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KD组血清Hcy水平及Angle、MA、CI高于DM组,K短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KD患者UACR与K呈负相关(r=-0.486,P<0.05),与血清Hcy水平及Angle、MA、CI均呈正相关(r=0.511、0.470、0.586、0.45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及入院首日SBP、Angle、MA升高,K缩短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大于血清Hcy及K、Angle、MA单独检测的AUC(Z=2.020、2.809、2.989、2.361,P=0.043、0.005、0.003、0.018)。结论在DKD患者中K缩短,Angle、MA及血清Hcy水平升高,与患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将TEG相关参数K、Angle、MA 和血清Hcy进行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发生DKD的临床预测价值较高。

    • 膜性肾病患者血清BAFF、CFB、MCP-1与抗PLA2R抗体的关系及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2025, 22(8):1106-1111.

      摘要 (8) HTML (0) PDF 1.47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AFF)、补体B因子(CF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膜性肾病(MN)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关系及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8例M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抗PLA2R阳性和阴性、不同病理分期患者血清BAFF、CFB、MCP-1、抗PLA2R抗体水平,比较缓解组和未缓解组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血清BAFF、CFB、MCP-1水平与抗PLA2R抗体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MN患者血清BAFF、CFB、MCP-1水平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N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抗PLA2R抗体、BAFF、CFB、MCP-1对MN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的预测价值。结果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有78例,抗PLA2R抗体阴性患者有30例。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血清BAFF、CFB、MCP-1、抗PLA2R抗体水平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MN患者血清BAFF、CFB、MCP-1水平比较结果显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且任意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血清BAFF、CFB、MCP-1水平与抗PLA2R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792、0.823、0.832,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N患者血清BAFF、CFB、MCP-1水平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s=0.758、0.752、0.717,P<0.001)。33例患者纳入未缓解组,75例患者纳入缓解组,包括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46例。未缓解组病理分期、抗PLA2R抗体、BAFF、CFB及MCP-1水平高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AFF、CFB、MCP-1水平升高是MN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AFF、CFB、MCP-1联合预测MN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大于抗PLA2R抗体及BAFF、CFB、MCP-1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Z=4.116、3.059、4.122、4.116,P<0.05)。结论MN患者血清BAFF、CFB、MCP-1水平与抗PLA2R抗体水平、MN分期及疗效有关,且血清BAFF、CFB、MCP-1联合检测对MN患者治疗后未缓解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妊娠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肾素受体、叶酸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5, 22(8):1112-1115.

      摘要 (2) HTML (0) PDF 1021.97 K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合并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肾素受体[s(P)RR]、叶酸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分娩的106例GDM合并PE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PE病情严重程度分为GDM合并轻度PE亚组(n=53)和GDM合并重度PE亚组(n=53);另选择同期110例单纯GDM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瘦素、s(P)RR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叶酸水平;记录GDM合并PE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各组血清瘦素、s(P)RR及叶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瘦素、s(P)RR水平均升高,叶酸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DM合并轻度PE亚组相比,GDM合并重度PE亚组血清瘦素、s(P)RR水平均升高,叶酸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发生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相比,发生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血清瘦素、s(P)RR水平均升高,叶酸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合并PE患者血清瘦素、s(P)RR与叶酸水平异常,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和妊娠结局有一定关系。

    • 乳腺癌组织miR-216b-5p、miR-589-5p与肿瘤恶性增殖基因表达和预后的关系

      2025, 22(8):1116-1121.

      摘要 (5) HTML (0) PDF 1.26 M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miR-216b-5p、miR-589-5p与肿瘤恶性增殖基因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216b-5p、miR-589-5p及恶性增殖基因[Yes关联蛋白1(YAP1)、PIWIL样蛋白2(Piwil2)、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水平。随访3年,根据总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乳腺癌组织miR-216b-5p、miR-589-5p水平与恶性增殖基因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Rankχ 2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216b-5p、miR-589-5p水平低于癌旁组织,YAP1、Piwil2、EZH2信使RNA(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期、miR-216b-5p低表达、miR-589-5p低表达患者的比例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16b-5p低表达、miR-589-5p低表达、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为Ⅲ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曲线分别低于miR-216b-5p高表达、miR-589-5p高表达、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为Ⅰ+Ⅱ期患者生存曲线(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期、miR-216b-5p低表达、miR-589-5p低表达均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miR-216b-5p、miR-589-5p水平降低,且与恶性增殖基因高表达、TNM分期增高、淋巴结转移有关。

    • >肺部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专题
    • 血清lncRNA RPPH1、miR-145-3p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 22(8):1121-1126.

      摘要 (4) HTML (0) PDF 2.00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lncRNA RPPH1、miR-145-3p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4例MP感染患儿作为MP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2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依据CURB-65评分系统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将MP感染患儿分为重度组与轻度组。随访6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lncRNA RPPH1、miR-145-3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P感染患儿血清lncRNA RPPH1表达水平与miR-145-3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RPPH1、miR-145-3p对重度MP感染的预测效能及对MP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MP感染组患儿血清lncRNA RPPH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iR-145-3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患儿纳入重度组,65例患儿纳入轻度组。重度组血清lncRNA RPPH1表达水平低于轻度组,miR-145-3p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rgetScanHuman网址预测结果显示,lncRNA RPPH1与miR-145-3p间存在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感染患儿血清lncRNA RPPH1表达水平与miR-145-3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6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RPPH1、miR-145-3p联合预测重度M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大于血清lncRNA RPPH1、miR-145-3p单独预测的AUC(Z=2.065、2.106,P=0.039、0.035)。根据随访结果,76例患儿纳入预后良好组,48例患儿纳入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血清lncRNA RPPH1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miR-145-3p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RPPH1、miR-145-3p联合预测MP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AUC为0.927,大于血清lncRNA RPPH1、miR-145-3p单独预测的AUC(Z=2.590、2.385,P=0.010、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RPPH1<0.836,miR-145-3p≥1.224是MP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P感染患儿血清lncRNA RPPH1水平显著降低,miR-145-3p水平显著升高,且相比于血清lncRNA RPPH1、miR-145-3p单独预测,二者联合预测重度MP感染及MP患儿预后不良的效果更好。

    • 血清LXA4、HDAC6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2025, 22(8):1127-1132.

      摘要 (9) HTML (0) PDF 1.12 M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氧素A4(LXA4)、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在邯郸二八五医院就诊的235例AECOPD患者作为AECOPD组,另选取同期在邯郸二八五医院就诊的181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SCOPD组,以及在邯郸二八五医院体检的268例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AECOPD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XA4、HDAC6水平,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呼气峰值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计算FEV1/FVC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预后不良组血清LXA4、HDAC6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病程、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XA4、HDAC6对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AECOPD组病程长于SCOPD组,CAT评分及血清HDAC6水平高于SCOPD组,而FEV1、FVC、FEV1/FVC比值、PEF及血清LXA4水平低于S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LXA4水平高于SCOPD组和AECOPD组,血清HDAC6水平均低于SCOPD组和AE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73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62例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FEV1、FVC、FEV1/FVC比值、PEF及血清LXA4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而病程长于预后良好组,CAT评分及血清HDAC6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血清LXA4水平与病程、CAT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FEV1、FVC、FEV1/FVC比值、PEF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HDAC6水平与病程、CAT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FEV1/FVC比值、PEF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T评分、血清HDAC6水平升高及血清LXA4水平降低均为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XA4、HDAC6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4,大于血清LXA4、HDAC6单独预测的AUC(Z=5.172、3.025;P<0.05)。结论预后不良的AECOPD患者血清LXA4水平降低,HDAC6水平升高,二者与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联合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血清NOX-4、STAT3在肺炎新生儿发生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作用

      2025, 22(8):1133-1137.

      摘要 (9) HTML (0) PDF 1.37 M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在肺炎新生儿发生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1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将其分为细菌感染性肺炎组(86例)和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组(64例),并统计7 d抗感染治疗患儿的疗效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OX-4、STAT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细菌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血清NOX-4水平与STAT3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新生儿发生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OX-4、STAT3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性肺炎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NOX-4、STAT3水平及心率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性肺炎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性肺炎疗效不良新生儿血清NOX-4、STAT3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疗效良好新生儿,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疗效不良新生儿血清NOX-4、STAT3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疗效良好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血清NOX-4水平与STAT3水平呈正相关(r=0.42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CRP及血清NOX-4、STAT3水平升高是肺炎新生儿发生细菌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OX-4、STAT3联合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大于血清NOX-4、STAT3单独诊断的AUC(Z=2.083、3.846,P<0.05)。结论血清NOX-4、STAT3高表达均会造成肺炎新生儿发生细菌性感染的风险升高,检测血清NOX-4、STAT3水平在新生儿肺炎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有积极意义。

    • 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预测模型构建

      2025, 22(8):1138-1143.

      摘要 (5) HTML (0) PDF 3.45 M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校准度、分析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结果98例患者纳入发生组,102例患者纳入未生组。发生组营养不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消化道出血、器官受累数量≥3个、肺叶受累数量≥3个患者比例,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未发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长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叶受累数量≥3个、器官受累数量≥3个,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FIB、D-D水平升高,APTT、PT、TT延长均为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并构建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D-D、APTT、PT、TT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含凝血功能指标的复合模型预测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AUC为0.930。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凝血功能指标模型,含凝血功能指标的复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率。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受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叶受累数量、器官受累数量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含凝血功能指标的复合模型预测重症肺炎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准确率及净获益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 >综述
    • 生长抑素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应用现状的研究进展

      2025, 22(8):1143-1147.

      摘要 (9) HTML (0) PDF 1.04 M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长抑素(SST)在人类机体内广泛表达并发挥多种生理作用,因其独特的生理作用在临床急性胰腺炎(AP)的救治中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科学、合理、规范的SST应用是救治AP的关键临床策略。目前SST的应用是AP的常规临床治疗方案,但其应用的科学、合理规范性及具体作用机制未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该综述深入分析了SST在AP救治过程中的药理及生理作用机制及最佳给药时机、最优给药剂量、最优持续作用时间等问题,为临床救治提供了理论指导及实践规范,对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业务水平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CXCL9、CXCL10、CXCL11/CXCR3轴在调控肿瘤及治疗方面的作用

      2025, 22(8):1148-1152.

      摘要 (12) HTML (0) PDF 1.03 M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趋化因子是一种可以由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分泌蛋白,分为CXC、CC、CX3C及C 4大类,研究较多的亚型为CXC。其中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9、10、11通过与其同源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相互作用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恶性肿瘤密切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该文对CXCL9、CXCL10、CXCL11/CXCR3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三者直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间接调控、在肿瘤微环境中介导细胞的定向移动及与免疫治疗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讨论了调控趋化因子与其他疗法相结合治疗癌症的潜力。

编辑部主任:王明丰

创刊:2004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455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7/R

国内邮发代号:78-15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