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1联合IOC2监测在持续植物状态和微小意识状态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金项目(19PJ255)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分析脑电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持续植物状态(PVS)和微小意识状态(MCS)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的50例PVS或M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意识指数监测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意识指数监测组同时监测IOC1和IOC2。记录两组麻醉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5 min (T3)、手术结束(T4) 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两组麻醉期间各时间指标、瑞芬太尼和七氟醚用量及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T1、T2、T3、T4的MAP低于T0,且T3低于T1、T2,T4高于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指数监测组T1、T2、T3、T4的MAP低于T0,且T3、T4的MAP高于T1、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T4的HR低于T0,且T3低于T1、T2,T4高于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指数监测组T1、T2、T3、T4的HR低于T0,且T4的HR高于T1、T2、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指数监测组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瑞芬太尼和七氟醚用量少于对照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VS和MCS患者麻醉中,采用IOC1和IOC2监测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稳定血压和HR,准确预判拔管时机并缩短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响,陈朝阳,程庆,王馨雪,张蓉,赵泽宇 △. IOC1联合IOC2监测在持续植物状态和微小意识状态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5,22(01):66-70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1-14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