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李竺娟,项涛 △
四川省成都市科技项目(2021-YF05-00823-SN)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继发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创伤后6、12、24、48、72 h检测Lac、PCT、WBC、IL-6水平。统计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继发脓毒症情况,将继发脓毒症患者纳入脓毒症组,未继发脓毒症患者纳入非脓毒症患者,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临床资料及Lac、PCT、WBC、IL-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及Lac、PCT、WBC、IL-6水平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继发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率为17.50%(21/120),创伤至感染发生的时间为[44.9(29.12,73.84)]h;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及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APACHEⅡ及I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创伤后6、12、24、48、72 h血清Lac、PCT、WBC、IL-6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后6、12、24、48、72 h,脓毒症组Lac、PCT、WBC、IL-6水平均较非脓毒症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及创伤后24 h血清Lac、PCT、WBC、IL-6水平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7以上;创伤后24 h血清Lac、PCT、WBC、IL-6水平联合预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继发脓毒症的AUC最大,为0.949。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的发生率为17.50%,创伤早期血清Lac、PCT、WBC、IL-6水平明显升高,且创伤后24 h血清Lac、PCT、WBC、IL-6预测脓毒症效能较高,为脓毒症重要预测因子。
张维,李竺娟,项涛 △.严重多发伤患者Lac、PCT、WBC、IL-6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继发脓毒症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1(24):3686-3691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