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磷酸酶-1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及颞叶癫痫发作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张家口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1091D)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及颞叶癫痫(EP)发作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DUSP1正常表达组(DUSP1 normal组)、DUSP1高表达组(DUSP1 over组)、DUSP1低表达组(DUSP1 low组)小鼠,每组12只,将这些小鼠又分为DUSP1 normal+对照(Con)组、DUSP1 normal+EP组、DUSP1 over+Con组、DUSP1 over+EP组、DUSP1 low+Con组和DUSP1 low+EP组,每组6只。取DUSP1 normal+EP组、DUSP1 over+EP组及DUSP1 low+EP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氯化锂溶液(125 mg/kg)、硫酸阿托品溶液(1 mg/mL)及盐酸匹罗卡品溶液(50 mg/kg),构建颞叶EP模型。评估EP小鼠注射后2 h内EP发作等级,记录达到Ⅳ级的时间为潜伏期。将EP小鼠处死,取完整脑组织用于免疫荧光检测,取颞叶组织用于炎症细胞因子、DUSP1及小胶质细胞调控蛋白检测。结果与DUSP1 normal组比较,DUSP1 over组DUSP1/β-actin及DUSP1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DUSP1 low组DUSP1/β-actin及DUSP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USP1 normal+EP组比较,DUSP1 over+EP组小鼠EP发作达Ⅳ级潜伏期明显延长,DUSP1 low+EP组小鼠EP发作达Ⅳ级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USP1 normal+Con组比较,DUSP1 normal+EP组小鼠颞叶组织中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CD1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均升高,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均升高,IL-10水平降低,DUSP1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相关蛋白p-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USP1 normal+EP组比较,DUSP1 over+EP组小鼠颞叶组织中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CD16、TNF-α、IL-1β和iNOS mRNA水平均降低,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CD206、转化生长因子-β、精氨酸酶1与几丁质酶样蛋白 mRNA水平均升高,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DUSP1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相关蛋白p-ERK1/2、p-JN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USP1 normal+EP组比较,DUSP1 low+EP组小鼠颞叶组织中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TNF-α和iNOS mRNA水平均升高,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均升高,IL-10水平降低,DUSP1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相关蛋白p-ERK1/2、p-JN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锂溶液-盐酸匹罗卡品溶液点燃EP小鼠颞叶组织中DUS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高表达DUSP1基因能够延长小鼠EP发作的潜伏期,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p-ERK1/2、p-JNK和p-p38蛋白表达来调节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靖 ,张宇 ,任倩玉 ,安志恒 ,王丽敏 △.双特异性磷酸酶-1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及颞叶癫痫发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1(15):2230-223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8-14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