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 法检测梅毒的钩状效应与RPR检测梅毒的相互关系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 目的 通过RPR检测梅毒的结果来证实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所存在的钩状效应。方法 将RPR检测结果为阳性且滴度大于1:4而ELISA一步法检测结果阴性或弱阳性的血清标本,经倍比稀释后再用ELISA一步法检测。结果 原倍血清梅毒抗体为阴性或弱阳性的标本,随着稀释度的增加,CO值也逐渐增加,当稀释度为1:8或1:16时OD值达最高,以后随着稀释度的增加,CO值逐渐降低,梅毒抗体也由阳性到弱阳性到阴性,至稀释度为1:128时,OD值都小于cutoff值,也即全部为阴性了。结论 ELIAS一步法检测梅毒抗体存在钩状效应,患者检测时应同时检测RPR,以免漏检或延误病情。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陆正贤;. ELISA 法检测梅毒的钩状效应与RPR检测梅毒的相互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