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统计分析,加强分析前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的合格率,保证检验质量。方法: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院住院病人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按不同类和原因别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51412份,不合格415份;尿液标本8785份,不合格379;粪便标本3712份,不合格57份;胸腹水标本115份,不合格6份;脑脊液标本8份,不合格1份;分泌物176份,不合格10份;痰液标本49份,不合格6份;不合格原因:血液标本以抗凝不完全、采集量不足、抗凝管错误和病人准备不合要求为主;其他标本主要以标本污染和送检不及时为主。结论:分析前的质量保证直接关系到检验质量,加强临床医护沟通和培训,提高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也是检验全程质量保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马祥斌;陈继芬;.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关闭